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各领域,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模式?通俗的来讲,“互联网+”模式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匹配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换句话来说,“互联网+”与施工企业的融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平台优势,整合、优化、配置各种人力资源和材料资源,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施工管理实现过程。纵观其涉及的领域都对传统行业的运营思维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而目前的“互联网+”模式下的建筑行业却是一片蓝海,如果建筑企业墨守陈规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势必被新的技术革命浪潮甩在时代的背后, BI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正验证着局域网内的“互联网+”技术与建筑结合的发展趋势。鉴于建筑业的范围较宽、数据较多、资源海量的特点,从当前发展趋势看,建筑业进行互联网+模式的变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施工企业进行小范围的“互联网+”变革却可以实现,本篇论文从施工企业涉及的招投标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招投标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维方案。其具体思路是“采集+分析+应用”。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表将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模式下应用进行表示:
一、招投标模式的实现
当前国内的施工企业比较传统,不透明,市场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的弊端较多: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分包等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管理混乱等等。
而在互联网+模式下,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如果想进行招标投标则要通过以下方案进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种资源供应商(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机械等供应商)所有的资料、数据等信息都集成在一个服务器内,这个服务器的终端表现形式为app应用程序,所以这个APP应用程序的开发成为“互联网+”模式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APP在两个平台上运行,一个服务端,一个客户端。服务端供建设单位收集、分析承包单位的投标内容,在综合分析考评各承包单位的投标方案的基础上优先选择经济效益最理想的客户。客户端则供承包方进行数据采集,比如分包队伍的选择、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选择甚至项目经理的选择。在这个平台上集成了分包队伍及材料、设备、机械供应商的数据,承包单位只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定额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管理经验的队伍及供应商进行組价报价即可。
二、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工作内容
在项目立项完成的基础上,建设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项目的概况信息通过服务端录入上传到大数据云存储中心,而且信息是公开透明的。项目概况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工程规模、与供应商的结算方式等等,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各供应商报价提供依据。比如某项目概况信息录入平台后,如果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想查看钢筋的价格,只要输入钢筋的型号,所有材料商的钢筋价格的成本信息、到供货地价格信息、含各种检测费及税费价格信息均会呈现出来,使用方可根据项目特点根据需要选择供应商。
三、施工单位的工作内容
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主导因素,在”互联网+”模式下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进行分析,对资源供应商的数据进行匹配、整合,然后对建设单位投标报价。在施工企业的APP应用平台上增加对过程的管理控制,对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内容进行现场的文章、图片、视频内容采集上传至施工企业端APP,高层管理可以通过APP查看现场的施工进展及质量、安全等内容。同时也可以对施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终端接入APP,这样施工企业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监督。
四、社会上的施工队伍接入
建筑施工队伍同样集成在APP的客户端,此时,施工队伍可以概念化成一件商品或者品牌,供承包商或业主选择,同时可供劳务人员(民工)选择。此模块主要针对两个对象进行数据的录入,一个是施工队伍,一个是劳务人员(民工)。
1、对整体的准入
这里的施工队伍概念化为具有施工资源的企业法人,自身具有民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小型工机具等。也可以是具有优秀的劳务人员资源信誉良好的社会团体。在这个平台上施工队伍将自己的的业绩、管理人员简历、擅长专业、劳务或工程分包单价等数据信息录入上传到大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系统将根据录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将符合条件、信誉度良好、综合配置方案优的队伍或个人按顺序排列并呈现在APP的服务端,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可以根据所建项目的特点进行施工作业队伍的必选。
2、对个体的准入
APP同时也提供劳务人员的信息录入,这样不但方便了劳务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几率同时也为那些自身具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缺乏作业人员的企业带来的极大的方便。比如某些劳务人员在某一专业领域比较擅长,且自身具有管理能力,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可参考选择聘用,这样减少了中间成本,对聘用方来说降低了成本,对被聘用方来说增加了利润,达到双赢的效果。
“互联网+”模式下的施工队伍方案,使各队伍的数据信息公开透明,具有优势的队伍优势更明显,劣势的队伍逐渐被淘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暗箱操作,让企业的竞争更为公平、正、理性。
五、“互联网+”模式下的供应商
1、”互联网+”模式下的材料供应商
材料供应商将自己的材料种类、规格、型号、体积、数量等详细的数据信息录入上传到大数据云存储中心,所有材料信息在服务端公开透明。供应商需要做的工作是在客户端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完整完善,比如材料的材质、规格、成本价格、到供货地价格、各种检测费、含税费、供货周期等等。
2、“互联网+”模式下的设备供应商
设备供应商模式同材料商类似,也是需要供应商将自己的设备型号、尺寸、重量、报价(含到目的地)、材质材料等信息录入上传到大数据平台,以便需方选择采用。
3、“互联网+”模式下的机械供应商
机械供应商将自有的机械设备产品型号、规格、产能、价格信息共享到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采购模式和租赁模式,分别做出价格说明。供应商可根据项目信息对比自有设备所在地采用就近配送的方式,这样可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4、“互联网+”模式下的其它供应商
这里所说的供应商是指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施工机械供应商、小型工机具供应商等。同施工队伍一样,供应商将自己的产品集成到APP中,并提供产品的详细的规格型号和使用条件,这就需要APP服务端的具有云存储功能,海量的材料、设备、施工机械数据都要录入到云存储中,以便供应商根据项目信息进行数据调用。APP如果链接到大数据平台则可对录入的供应商单位进行比较,根据供应商的大数据信誉度、注册资本、产品质量等信息综合比较评分,最后根据分数结果进行由高到低排列,供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甄别选择。
六、“互联网+”模式下的项目资金融资
融资方可以是参与项目的各方,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融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当然参与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已有的融资平台,比如各种融资APP进行融资,也可以在施工企业的大数据平台融资、投资、借贷。其基本原理是:大数据平台单独开辟一块独立的金融区域,金融区域调用大数据平台的项目建设信息(主要是调取投资额及建设单位信息),供社会闲散投资元素浏览参考,从而达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目的。当然,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社会第三方担保机构或者政府作为担保保证项目的可靠度。
结 论
纵观未来“互联网+”模式下施工企业的发展,可以总结以下几个特点:
1、贯穿整个建设项目过程
从项目决策到立项,伴随这项目的实施过程,一直到试运行阶段。所有参建单位或人员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平台进行收集、记录、整合、匹配,然后将结果在平台展示,提供几个项目建设方案,供建设方从中选择优良的方案。
2、体现了透明化思维
这种模式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传统施工企业的不透明思维,剔除了关系竞争力作为主要的竞争力,建立在透明化模式下的各企业、人员的资源、能力、信誉等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使优秀的企业更加优秀,社会的优势资源更加集中。
3、依靠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大数据平台,施工企业作为最大的数据行业之一,又是最没有数据的行业,而在”互联网+”模式及BIM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将逐渐体现。项目的工程量、设备的数据、材料的多样性、施工企业的浩如烟海将是大数据建立的最大障碍,一旦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后,施工企业的发展将会势如破竹。
- 加群专用
-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
- 微信公众号
-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