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已经越来越被各大开发商、设计院、施工企业认可了,回望这从引进到发展的十多年,BIM技术进入国内到深入应用,也是历经坎坷,爱上土木网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苦辣酸甜:
一、BIM还没有中文名!
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缩写,翻译中文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目前还没有一个中文名,我们暂且就叫它为“毕母”吧。当然绝不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母亲,不过还是有点缘,毕加索是“解构的立体主义”,“分析的立体主义”,和“综合的立体主义”画风的鼻祖。拿毕加索画桌子为例:桌子在一般人眼里是个整体,然而在画家的眼里却是一些零碎的个体。画一张桌子,其实是将现实的客观存在的桌子拆分为零件,再重新组装的过程。
毕加索《建筑师的桌子》作品
二、BIM的父亲是谁?
BIM之父是美国的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Eastman教授。他认为建筑设计图纸效率低下,硬拷贝图纸不能将建筑的更新表现出来。1977年,他创建了交互设计图形语言(GLIDE),第一个展示了现代BIM最主要的特征。实质上就是给设计的每一个图块元素赋予更丰富的属性而进行价值的挖掘。美国欧特克(Autodest)公司在吸收众多学术研究的成果后形成实用工程软件,并提出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这一专用名词。
GLIDE界面
三、BIM就是3D吗?
2D就是点长与宽,3D就是加一个高,3D就是立体的。早期对BIM的认识就是平面画图2D(平面)上升到3D(立体),这就太小看BIM的作用了。当今对BIM的理解远远不是3D那么简单了,他还包括了3D模型所承载的信息、以及多维度下项目过程中的变化与管控。如4D=(3D+时间)参数模型可解决项目进度、5D=(4D+成本)可进行预算成本控制……BIM参数多维度(nD)特性,是技术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桥梁,也是引领建筑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Revit≠BIM软件!
Revit是我们常用的BIM核心建模软件,其实除了它还有Benley(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电力与市政等基础设施)、Catia等多个流派。应用好BIM,除了核心建模软件外,还有可视化、模型综合、碰撞、运营管理、发布和审核、结构与机电能耗分析、造价工程与建设过程管理等一系列软件。所以BIM不是一个或一类软件就能搞定的。
BIM软件构成
五、玩BIM硬件花多少钱?
一个工作站约3万元内就可玩BIM了,如果考虑30个人的团队,需另加服务器约4万元。以上设计加渲染工作站需选用更高配置,约需5万元。
花个10万元,就可搞中等规模的BIM设计(含渲染)了。当然还要考虑个人终端电脑的升级。
工作站(仅设计不渲染)硬件配置如表
六、什么项目适合用BIM?
目前我国处于BIM应用初级阶段,如果说全面应用BIM的案例只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哪些项目适合应用BIM需回答6个判断因素和三个选择结果。
1、项目有复杂构件或部件吗?(太简单会失去进行技术研究的意义)
2、项目规模/类型/重要性?
3、项目有建成后有高强度的运维管理吗?
4、BIM重复利用性大吗?
5、业主方BIM的能力及支持力度如何?
6、其它因素支持BIM应用的力度如何?
三个结论:1,考虑全面综合应用BIM。2、考虑BIM在特定专业或功能上应用。3、BIM应用作为可选项。
决策树图
七、机电工程(MEP)如何用好BIM?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结构无疑是大哥大姐。机电专业(水、暖、电、弱电)无疑是小弟小妹了。把建筑比喻为一个人,建筑结构就是形体与骨骼,机电(MEP)就是血脉与经络。
目前国内关于机电(MEP)在BIM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管线综合上。如能通过BIM将机电管线(干线)密集区域在层高上提升10cm,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对管线施工有序进行与节省成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机电专业(MEP)要全面实现BIM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电气专业(强弱电)相当于人体的微血管,分支与末端太多,族的积累需要时日。
作为机电专业的小弟小妹必须向土建大哥大姐学习,首先熟悉Revit软件,掌握好各专业的插件(族)并能修改编辑,其次是会用碰撞及漫游展示。
机电用好BIM的精髓应该是结合软件的应用来提升机电各专业内部的协同以及与建筑、结构的协同的能力,其次是将数据分析应用到设计过程中,做到设计的有据可依,而不是传统的“估算”的程度,漫游和碰撞只是进行协同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手段。
BIM在机电应用的最高层次是在运维,将建筑在线的各种设备运行数据植入于BIM模型中,在动态的模型中再次展现微动态,目前国内只有在个别数据中心建筑中有这种全过程的BIM应用,这对于机电各种设备机房及系统的全BIM应用有重要的示范与启发。
八、机电也可创收了!一个机电BIM实例
某集团公司购买某地产商写字楼作为总部(共33层),根据其特别需求进行装修及机电二次设计,作为机电在BIM的部分应用,HD机电院第一次将BIM应用在二次设计中,通过对已建成的主体以及已经安装完成的机电管线进行现场测勘复核,将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到revit模型中,根据二次的机电设计成果以及复核完成的工程现场的各专业模型进行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对选择了合适的管线排布方式。通过对BIM模型,对复杂空间进行剖切、三维视图的局部剖切等方式形成管综的平面,用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测及漫游等方式对成果进行检测与成果展示。
局部剖面
漫游展示
九、BIM应用的现实困境在哪里?
BIM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以下原因制约BIM应用大行其道的发展。
1、BIM没有标准合同版本,所有权及其履行争议有风险。
2、无合适BIM验收标准
3、业主需求不明确,技术层面不足以支撑BIM在生命周期的持续使用。
4、缺乏BIM技术人才,兼备熟悉BIM技术与建筑技术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
5、软件交换性与版本兼容性困扰。
6、人才培养与软硬件短期成本增加。
7、BIM构件元素本土化的缺失。设计院自行开发构件(族)很难。
困境与迷茫
总结
从人工绘图到借助计算机(CAD)进行2D设计,是设计行业甩图板的革命。个人行为就可产生立竿见影的功效。BIM是个群体行为,BIM是贯穿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应用。跨越建设阶段后的全生命应用,更能体现BIM的价值。
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三个方向,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分技术与管理信息化两大部分。BIM扮演着信息桥梁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特别是设计从业人士,这条路不走也得走。
作者:罗德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现任HD副总工程师,兼任湖南省智能建筑协会会长、住建部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住建厅绿色建筑专家库专家、湖南省住建厅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布线安装与维护》杂志编委。
文章来源:湖南设计
- 加群专用
-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
- 微信公众号
-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