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汇总:
Q1: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的柱配筋相差很大时,怎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Q2:如何查看定义的柱墩是刚性柱墩还是柔性柱墩?
Q3:JCCAD读取二维PK荷载失败是什么原因?
Q4:大震不屈服,按高规3.11.3-4剪压比限值应该是0.15,程序为什么按0.12控制?
Q5:对于半层柱,有限元模型会按整层柱处理,应该怎么建模?
Q1: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的柱配筋相差很大时,怎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模型有一层地下室,框剪结构,勾选了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配筋包络。正常情况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会产生一点差异,因为力学模型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产生两倍的差异就不仅仅是有没有地下室这种力学模型上的差异导致的了,需要具体比较一下内力,检查是否有计算上的异常。可以按以下思路寻找问题具体原因:
1、找到差异较大的两个构件,打开构件信息。注意在查找构件时,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的楼层数的对应关系(相差地下室层数)。首先查看第四项“构件设计验算信息”,查看控制荷载号,并根据此控制组合号,查看具体都是哪些工况控制,构件信息会建每个组合列出,直接在构件信息查看就可以,以下面两个柱子为例:
2、通过上一步找到的控制组合号,可以看到主要是恒活风和地震控制,然后查看单工况内力的差异。通过构件信息可以看到,恒活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地震相关工况有差异。
3、基本定位是地震的差异导致最终计算差异,所以接下来要检查地震相关信息,先确定周期是否差距很大。
4、从周期上看基本一致,那地震力的初始计算值就不会很大。但地震内力设计的相应调整较多,所以接下来就需要检查地震相关的调整是否有差异。检查构件信息的第三项“构件设计属性信息”,在这项内容中可以查看本构件有关的一些调整信息,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此工程是二道防线的差异,二道防线的调整系数相差两倍。
5、返回到“参数定义”中查看二道防线相关参数的设置,从参数定义可以看到两个子模型的二道防线参数不同。
6、分析原因,是设置二道防线起始层为地下室层导致的。对于带地下室模型没有问题,可以正常识别参数中的设置。而对于自动生成的不带地下室的模型,因为原始设置的二道防线起始层是地下室,但是不带地下室的子模型中将地下室去掉计算,这样原始设置的起始层就没有了,数据就异常,所以程序自动按不调整进行计算。
另一方面,从概念来说,地下室是不需要进行二道防线调整的,所以修改方法就是将二道防线的起始楼层从地上楼层开始。注意,对于存在多模型包络的计算模型,修改参数一定要回到主模型修改才会整体生效。
Q2:如何查看定义的柱墩是刚性柱墩还是柔性柱墩?
A:筏板计算中如果冲切不够,需要通过布置柱墩来满足冲切,但是柱墩分为刚性柱墩与柔性柱墩,所谓刚性柱墩就是沿45度的冲切线的边界在柱墩范围以外,如下图。刚性柱墩是无法提供冲切能力的,因此,在布置柱墩时要避免生成刚性柱墩。
目前程序在布置完柱墩后,会直接在图面上显示是否为刚性柱墩,如果是柔性柱墩则不显示。如果已经退出自动布置或人工布置,还可再次点击人工布置命令,程序会自动检索是否为刚性柱墩,然后显示在图面上。
另外,对于最终结果是否为刚性柱墩,也可通过冲切计算结果的有效高度查看,如果结果中有效高度只是筏板,没有考虑柱墩部分,那有可能就是刚性柱墩导致的,此时就需要修改柱墩的尺寸。
Q3:JCCAD读取二维PK荷载失败是什么原因?
A:主要操作流程:
1、在上部结构建立与二维计算中柱距相同的轴网,并布置相同截面的柱(为布置基础建立的上部模型,无需计算,只为定位基础);
2、在二维PK中计算完成后,将荷载文件.JCN拷贝到与.JWS文件(上一步在上部建立的轴网与柱的模型文件)相同的文件夹;
3、在基础中执行读取荷载的操作:左侧列表选择PK荷载文件,右侧列表选择轴线,其一一对应,可以实现同时读取多榀二维模型;
4、参数定义中荷载来源
综上,一般问题可能出在第一步与第二步,即建立上部模型时需要柱距与二维模型的柱距一致,并且需要将荷载文件与模型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
Q4:大震不屈服,按高规3.11.3-4剪压比限值应该是0.15,程序为什么按0.12控制?
A:程序验算剪压比会验算每个组合,然后输出最不利。对于地震参与组合,除验算高规3.11.3-4条外,还会按普通地震设计状况下的公式进行验算,即高规7.2.7条。上图例题墙肢混凝土等级为C80,即βc=0.8,剪跨比不大于2.5,则剪压比限值为1.5*0.8=1.2。
Q5:对于半层柱,有限元模型会按整层柱处理,应该怎么建模?
A:由于程序对于这类柱顶平面位置有梁时,会将柱延伸到梁位置,此时对于半层柱需要按斜杆建模,将斜杆的1端和2端布置到同一个节点位置,就可以形成直斜杆,这样可以近似模拟这类柱的受力状态和设计。
- 加群专用
-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
- 微信公众号
-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