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几位朋友找我聊天,说入错了行业,现在听到土木工程就想笑。
不过有时候想一想,土木专业虽然难顶,但起码是所学的专业知识,哪怕进入工地苦点累点,从上手程度来说也还好。
但是今天看到了朋友发来的一个案例: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中建某个项目部,现在感觉大学4年白上了。
主要内容梳理如下: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伙伴,高考随波逐流报的专业,上了大学才发现并不喜欢计算机这苦涩难懂的知识,就这样 一混就是4年,毕业前找工作想法也很简单,最后莫名其妙有一家中建工程局收了他,因为他也不懂里面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最后下放到项目时给了他安全员职位。
看到这里,也没有十分惊讶,无论他是计算机还是物理学,工地安全员上手问题是不大的,很多知识大学是不教的,入职之后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
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为难的,本来人生也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只是觉得也蛮滑稽的,好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却来工地了,不晓得他目前的状态如何?除了感叹,有无后续的职业规划?
与坐办公室的计算机相比,工地可不是那么好干的,自从当了安全员,今后他在工地上,就会与各种人群打交道。说不定管了工人,工人不听,不管呢,还会被领导一顿吊。
当然,最主要的并不是这些,如果说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自己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监督、教育、处罚,那么一个隐藏的安全隐患是:工地错综复杂的背后责任划分不明确带来的隐患。比如有些人不干活,或者让别人签字,有时候稍微不注意,就会牵扯到自身,甚至是背锅。
如果他还继续做安全员,希望这些道理他都能明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提前规避好。
关于专业适配,曾经有一项统计表明多数人毕业 5 年后不是从事本专业的岗位。对于高考报的专业来说,有的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职业规划,但同样存在很多考生出现“哪个分高报哪个”的情况。
如果对高考报的专业并不是特别熟悉,进入大学之后,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典型如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我真的是闭着眼选的,啥也不懂,冲着它分高,感觉未来想当桥梁设计工程师,谁知道大学学的一串力学直接把我干懵逼了。
目前来看,缺少报志愿和就业指导的确很要命,但是在高中和大学里面又没有相关的指导课程,即使有,也是为了完成学分而设置的,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
从资源适配角度来说,就业指导的教育也许需要改革了。
回归到个人身上,无论家庭有没有背景和资源,更多的是自己认清形势,早点规划,终究成年人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早点发现、提高认知、持续学习,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用后期不断发力的持续学习精进来尽量抹平某种差距。
- 加群专用
-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
- 微信公众号
-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