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林木绿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灌木林、四旁树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3、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是指乔木分布(垂直分布)上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灌木经济林。
4、按调查的地域范围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清查;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三类调查。这三类调查上下贯穿、相互补充,形成森林调查体系,是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森林多功能永续利用、建立和健全各级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计划体制的基本技术手段。
5、林区土地资源划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两大类。林业用地分为八个二级地类: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6、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7、小班调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样地实测法、回归估计法。
8、划分小班的原则是每个小班内部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小班又有明显差别。林分中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即可划分为不同的小班。
9、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和形数。
10、苦槠、甜槠、枫香、栎类均属于硬阔,檫树、南酸枣属于软阔;油茶属于乔木经济树种,地类为乔木林地。
11、在测树工作中,伐倒木树干材积求积式中的牛顿式精度最高,公式为:V=1/6(g0+4g1/2+gn)L
12、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测量方法有:①树冠投影法;②测线法;③统计法;④树冠郁闭度测定仪法。
13、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14、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面积差别,而没有质上的不同
15、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16、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杆式角规缺口宽度与林木胸高处相割计数1、相切计数0.5。
17、原木的材积是去皮材积。调查立木材积时常用带皮材积。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是树高、胸径和形数。
18、原木直径检量不采用中央直径,而是检量原木小头去皮直径。
19、原条长度检量是从大头斧口(或锯口)量至梢端短径足6厘米处止,以1厘米进位,不足1厘米的作梢端舍去。
20、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①年轮法;②生长锥测定法;③查数轮生枝法;④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二、综合知识
1、二类调查基本内容
①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
②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
③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④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⑤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2、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①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②标准地必须在同一林分内设置,不能跨越林分;
③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④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
3、标准地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标准地每木调查:
a.径阶大小的确定;
b.起测径阶的确定: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0.4倍的值作为确定起测径阶的依据;
c.划分材质等级;
d.进行每木检尺和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
②测算树高;
③测定林分年龄;
④计算其他各项林分调查因子: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疏密度(或郁闭度)、株数密度、断面积、蓄积量、出材级、林木生物量等;
⑤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量状况、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等。
4、角规绕测技术的四个要点
①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在人体旋转360度时,注意不要发生位移;
②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
③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
④仔细判断临界数。
5、树干解析
将树干锯成若干段,在每个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确定各年龄(或龄阶)的直径生长量。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生长量,从而可进一步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等,这种分析树木生长过程的方法称之。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森林资源:是指包括林地、林木及林区内的一切野生动植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总称。
2、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母树条件、土壤条件、温度、光照;影响种子寿命的外因有: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素等。
3、种子湿藏适宜于安全含水率高的种子,干藏适宜于安全含水率低的种子。
4、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五个阶段。
5、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前都称苗木。苗木的种类分为: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留床苗、移植苗。
6、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一般中小粒种子的播种方法为条播。
7、氮磷钾是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主要营养元素,通称肥料三要素。
8、次生林不同于原始林和人工林,它是在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次生林的“次”是“再”的意思,不要将次生林的“次”误解为森林产量低、质量次。
9、森林采伐是对森林和林木所进行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其他采伐(包括低产、低效林改造,病虫害、自然灾害采伐等)等四种类型。
10、森林主伐后在当年或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林任务。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应当不低于85%,3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
11、森林主伐的方式有:皆伐、渐伐、择伐。皆伐分带状间隔皆伐、带状连续皆伐和块状皆伐,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并有较好的更新条件,块状皆伐伐区面积一次不得超过5公顷;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以扩大到10公顷;而坡陡与立地条件很差的地段,则应缩小到1-3公顷。
12、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3、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以良种壮苗和认真种植来保证树木个体优良健壮,以合理密度配植及合理组成来保证人工林群体有合理的结构,以细致整地、抚育保护、可能条件下的施肥灌水(排水)来保证有良好的林地环境。
14、造林方法主要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植苗造林法是应用最广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15、造林目的:是为了维持、改进和扩大森林资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并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6、林种:根据森林的不同培育目的而区分的森林种类。按主要经营目的可将森林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国防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17、土层薄、坡度陡的山区应采用鱼鳞坑式整地方法。
18、天然更新三要素:应有足够的种源、有适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林地条件和气候条件。
19、在原来生长过森林的迹地上造林,称为人工更新。
20、造林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分为行状和群状两大类,行状配置又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其中品字形配置适合于营造水土保持林,长方形配置在营造用材林时应大力提倡。
21、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22、嫁接的方式主要有:枝接、芽接、根接和靠接等。嫁接成活的关键在于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能否紧密结合。
23、施肥的方式一般分为五种:沟施、条施、穴施、撒施、环状施。
24、贮藏种子的温度通常以0-5℃较适宜;种子贮藏库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5-50%范围之内。
25、我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扬子鳄、梅花鹿、黑麂、云豹、白颈长尾雉、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银缕梅、天目铁木、水杉等。
26、古树名木: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27、湿地: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8、湿地类型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
29、公益林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而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30、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
二、综合知识
1、树种选择的原则和途径
①原则:经济学原则是指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生态学原则是指树种的特性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②途径: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所谓改树适地,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所谓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2、封山育林
把天然分布的有疏林、散生母树、稀疏灌丛的荒山、荒沙荒滩、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封禁起来,借助天然下种更新或根蘖更新能力、辅以人工育林手段,培育成为林地或灌草植被的一项营林技术措施称之为封山育林。其特点是简单易行,用工少,成本低,但见效慢。
3、公益林经营和利用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原有森林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
原则: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利用,严格控制对公益林的采伐更新,严格禁止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抚育和改造活动。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2、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距离、角度、高程。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3、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4、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空间距离后方交会。
5、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为x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为y轴。
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经度、纬度和绝对高程。
6、地图:按一定的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经制图综合,用地图符号表现在平面上,以反映地表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图称之。
7、罗盘仪:是利用磁针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仪器。也可粗略地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视距测量。它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度不高的测量工作中,主要由罗盘、望远镜、水准器组成。罗盘包括磁针和刻度盘二部分,当它静止时,可指示磁子午线方向。
8、罗盘仪操作可归纳为四句话:对中整平松磁针,先“外”后“内”去瞄准,北端读数方位角,搬站之时固定针。
9、中小比例尺的地图采用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在1︰100万的基础上分幅编号;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在1︰5000地形图的基础上分幅编号。
10、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可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其中,以水准测量的精度最高。
11、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比例尺的种类: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
比例尺的最大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1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3、测绘与测设: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4、两幅1∶50万地形图分别是H-50-A和H-50-B,两幅图所在的纬度范围是不同的。
15、林业工作中常用的是1∶1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属于中比例尺地形图。
二、综合知识
1、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等。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
非比例符号:其地物形状和大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到图上,采用相应的规定专用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
半比例符号:其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
地物注记:是对地物的性质、名称等用文字和数字或者符号加以说明。
2、GPS的组成和在林业工作中的作用
GPS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GPS技术在确定林区面积、估算木材量、计算可采伐木材面积、确定原始森林、道路位置、对森林火灾周地测量、寻找水源和测定地区界线等方面可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成为森林资源调查、林地管理、造林作业设计及检查验收、毁林案件勘察和森林防火等林业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3、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与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地形图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等三大要素组成。
基本内容:确定图上点的坐标;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坡度;按规定的坡度选定等坡路线;绘制已知方向纵断面图;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等。
a4、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昆虫的特征:体躯分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有复眼和单眼;胸部是运动与支撑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
2、触角由柄节(基节)、梗节、鞭节组成。主要功能:嗅觉、触觉与听觉。
3、昆虫的天敌:
(1)病原微生物
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
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
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2)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
4、昆虫的变态及类型: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叫变态,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显著不同,如马尾松毛虫。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明显,如蝗虫。
5、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次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害虫一般都是低龄幼虫抗药性差,低龄防治可以用更少的药剂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一般害虫3-4龄就进入暴食期了,所以如果低龄时不注意防治,一旦进入暴食期,危害就已经形成了,防治难度大,防治投入大,损失多。因此,对一般的害虫,要在3龄期以前防治。
6、休眠和滞育。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由遗传性决定,并受光周期、温度、湿度、营养等共同作用,以及体内激素调控;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宜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7、趋性:昆虫对外界某种刺激源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分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趋温性、假死性等。
8、检疫对象的除治方法:主要包括药剂熏蒸处理、高热或低温处理、喷洒药剂处理以及退回或销毁处理。
9、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局部地区发生;危害严重;能随同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传播,防治困难。
10、疫区和保护区:系指根据植物检疫对象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依照植物检疫法规,按照法定的程序划定,且必须采取检疫措施的地区。
11、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或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直接划定。
12、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二、综合知识
1、昆虫的口器类型及危害特点
昆虫用来吃食物的器官称口器,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和刺吸式等。
不同口器昆虫使用不同的杀虫剂:咀嚼式口器,使用胃毒剂;刺吸式口器,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
2、与林业有关的昆虫八大目的分类特征
①直翅目:前翅为复翅、咀嚼式口器,不完全变态,如蝗虫。
②等翅目: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两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基本相似,咀嚼式口器,不完全变态,如白蚁。
③半翅目:前翅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不完全变态,如盲蝽
④同翅目:前翅为革质或膜质,后翅为膜质,休止时成脊状覆叠,刺吸式口器,不完全变态,如蚜虫。
⑤鞘翅目:前翅为鞘翅,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如天牛。
⑥鳞翅目:翅为鳞翅,虹吸式口器,完全变态,如松毛虫。
⑦膜翅目:翅两对,膜质,前大后小,后翅前缘有小钩列,可钩在前翅后缘中部的折上,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如叶蝉。
⑧双翅目:只有1对膜质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多变,完全变态,如蝇类。
3、宣城市主要森林害虫种类
①松树: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松毒蛾、松黄叶蜂、焦艺夜蛾、松褐天牛。
②杉木:柳杉云毛虫
③竹类:竹织叶野螟、竹舟蛾、竹叶峰、竹笋夜蛾、竹笋泉蝇(江苏泉蝇)。
④山核桃:山核桃刻蚜、山核桃瘿蚊(山核桃花蕾蛆)。
⑤板栗:栗实象鼻虫、剪枝象鼻虫、栗绛蚧(大球蚧、球坚蚧、栗红蚧)、栗新链蚧。
⑥油茶:油茶绵蚧、油茶象鼻虫。
⑦枣树:枣粘虫、枣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枣大球蚧。
⑧宣木瓜:蚜虫、木蠹蛾、桃小食心虫。
4、马尾松毛虫的生活史、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生活史:马尾松毛虫在我市每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均以3龄以上幼虫在树皮缝和针叶丛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取食;第1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于7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
危害状:初孵幼虫嚼食卵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后分散取食,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2)营林技术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3)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白僵菌粉剂、青虫菌六号液剂、苏云金杆菌制剂的等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马拉硫磷乳剂、乙酰甲胺磷油剂等。
5、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属外来有害生物,原产北美地区,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林业、农业共同确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979年由朝鲜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市。据国家林业局公布,2011年疫情已传播蔓延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吉林、江苏、河南8个省市。近期,我省首次发生疫情,且疫情就分布在与我市毗连的芜湖市,使我市美国白蛾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生活史: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5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较整齐,第2、3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危害特点:
(1)食性杂。美国白蛾能够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
(2)繁殖量大。美国白蛾一年繁殖3代,一头雌虫到第三代可繁殖1.5亿头,可以吃光100亩树林的树叶;
(3)适生区域广、传播途径广。从北纬20°到50°都适合生存,能耐40℃高温和零下16℃低温,老熟幼虫15天不取食也不会死亡。
(4)危害大。低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这是查防工作最易识别的特征,老熟幼虫有暴食性,有时3-4天时间内可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
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的防治,要坚决落实“四统一”的要求,即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
(1)普查监测。在美国白蛾成虫、幼虫发生期,利用诱虫灯、诱扑器诱扑成虫及人工普查网幕。主要是掌握幼虫危害的时间、地点和喜食的树种:①时间:第一代6月20日-7月10日;第二代7月20日-8月10日;第三代9月1日-9月20日。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②地点:城乡公共绿地、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绿色长廊等;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机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沿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③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糖槭、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核桃、樱花、枫杨、苹果、樱桃、杨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荆、丁香、金银木、葡萄等。
(2)检疫封锁。对植物及产品或其它载体,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止其传播蔓延。
(3)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1至4龄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可剪下枝条及网幕,集中烧毁;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稻草、杂草等绑缚在树干上,诱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诱置诱虫灯进行诱杀成虫。②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低龄幼虫期采用NPV病毒制剂喷洒防治网幕幼虫;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也可施用BT可湿性粉剂。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林木病害发生三要素: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
3、林木病害的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称为病状。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4、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真菌侵染部位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5、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溃疡,与真菌病害的症状有明显区别。细菌病害的病部在湿度较大时,常可见溢出细菌粘液。
6、病毒病害的特点:主要症状有花叶、畸形。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存。
7、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害流行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1)有大量侵染力强的病原物积累;
(2)存在大面积连片栽培的易感病林木;
(3)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
8、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植物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前使用防治效果最好,能防治多种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溃疡病及多种叶斑病。
在波尔多液的配制中,硫酸铜和生石灰的配制比例因寄主种类、防治对象不同而异。通常使用的比例为:
1%石灰半量式(硫酸铜500g,生石灰250g,水50kg)、
1%石灰等量式(硫酸铜500g,生石灰500g,水50kg)
1%石灰倍量式(硫酸铜500g,生石灰1000g,水50kg)。
二、综合知识
1、病害的流行
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造成灾害性影响,给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流行性病害按发生特点分为两类:暴发性流行病和周期性流行病。
暴发性流行病:由于新的病原物或新的感病植物引入某一地区而突然暴发的病害,称为暴发性流行病。如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引发的松材线虫枯萎病,防治暴发性流行病,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和引种试验。
周期性流行病:在某一地区每隔一定时间发生的流行病,称为周期性流行病。如毛竹枯梢病,在5-6月多雨,日照少,7-8月高温干旱的年份,容易流行。对于这类病害,需要找出其流行的主要条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2、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天牛传播的,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每年5-8月,松褐天牛成虫从病木中羽化,飞到健康松树上补充营养、产卵(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5000条松材线虫),在取食、产卵过程中将松材线虫接种到健康的松树上并大量繁殖,导致健康松树的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直至停止,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最后整株枯死,死亡松树针叶当年不脱落。病害多在7、8、9月流行,大多数病株当年死亡,少数第二年死亡。
3、除治松材线虫病的措施
除治上主要措施:一是改造松林,清除病死松树并杀死其中传媒昆虫和病原;二是采取化学和生物方法防治传媒昆虫松褐天牛;三是对松材线虫病疫木定点安全利用,防止疫木流失,造成疫情扩散蔓延。
4、确认发生松材线虫病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1)除治方面
①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查清发病范围、危害程度,分析发病原因,预测发生趋势。
②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③制定年度除治方案,逐级上报。
④按照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批复要求,拟定年度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施工。
(2)疫木管理
①停开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及其制品检疫证和外运证。
②通过年检的方式,取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松木加工经营许可证。
③年检后,鼓励、支持符合生产条件的松木加工企业(或加工户)申报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定点加工企业资质。
④打击、取缔无证加工松木及其制品行为。
(3)调运检疫
①加强检疫检查,严禁疫木无序流动,防止疫情出或入境。
②建立出入境松木及其制品申报制度。
- 加群专用
- 加入专属土木工程群
- 微信公众号
- 关注每天分享工程资料